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

充电宝暗藏 “爆炸危机”?清华何向明:盐水放电不科学,把电放完、不要暴晒风险最低

嘉宾简介:何向明,研究员,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新型能源与材料化学研究室主任,锂离子电池实验室主任。聚焦锂电池及关键材料研究及工程化近30年,重点围绕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及安全性关键科学问题,以材料化学为核心,通过多学科协同的创新解决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材料技术、关键设计及制造技术及关键测试评估技术,获发明专利授权500余项,发表论文600多篇,他引2万5千余次,全球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著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聚合物性能与结构》等专著。

嘉宾简介:

何向明,研究员,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新型能源与材料化学研究室主任,锂离子电池实验室主任。聚焦锂电池及关键材料研究及工程化近30年,重点围绕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及安全性关键科学问题,以材料化学为核心,通过多学科协同的创新解决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材料技术、关键设计及制造技术及关键测试评估技术,获发明专利授权500余项,发表论文600多篇,他引2万5千余次,全球科睿唯安高被引学者。著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聚合物性能与结构》等专著。

充电宝暗藏 “爆炸危机”?清华何向明:盐水放电不科学,把电放完、不要暴晒风险最低

划重点:

1.质量不达标隔膜会提高锂电池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但不是所有的都会发生事故,也不是事故就会起火爆炸。

2.短路、过充、过热等因素也可能造成充电宝爆炸起火。

3.一线品牌的产品是可以放心用的,正常使用情况下意外着火的概率比中头等彩票还低。

4.把充电宝的电放完,事故风险是最低的。不要暴晒,可以放进专门的电池回收桶。盐水放电是不科学的。

5.锂电池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会有体积的收缩变化,使用时间长可能会变形,甚至微短路,所以两三年就应该更换充电宝。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周锦童

近期,安克和罗马仕充电宝爆炸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

自6月16日起,罗马仕与安克相继宣布将分别召回49万余个和71万余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宝,创下国内充电宝召回规模的新纪录。

展开全文

不仅如此,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许多机场也纷纷设置了“携带充电宝乘机须知”告示牌,无3C认证标识、3C标识不清晰或属于召回批次的充电宝,禁止携带登机。

充电宝为何会变“炸弹”?怎么判断充电宝有没有问题?回收前该如何处理?盐水放电科学么?带着这些问题,搜狐科技对话了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新型能源与材料化学研究室主任何向明研究员。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整理编辑)

搜狐科技:有专业人士分析,涉事电芯的隔膜材料未经批准变更导致绝缘失效是此次充电宝爆炸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电芯隔膜的使用情况如何?

何向明:充电宝燃烧爆炸是一直都有的情况,这次事件据说是因为更换了隔膜材料。隔膜材料在电池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最早我们一直在用美国赛尔格的锂电隔膜,确实非常好,隔膜也是我们国家电池主材料里完成国产化最晚的一种材料。

像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二十多年前就国产化了,但隔膜材料差不多近五年才基本完成国产化,过去我们国产的隔膜质量或者可靠性确实没有进口的好,许多企业用进口隔膜做锂电池事故率会比用国产的事故率低很多,但国产隔膜也有优点,就是价格便宜。

近五年来,国产隔膜的一线品牌是可以代替进口的了,也达到了国外的标准水平,可能有些还达不到,但也比较便宜。

搜狐科技:您觉得更换隔膜材料为什么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

何向明:现在电池安全主要是概率事件,我们现在很少听到电动汽车着火,但电动自行车由于某些企业在制造上不达标,还是存在起火事件。现在充电宝商家竞争激烈,如果由于价格原因采用了质量不达标的便宜隔膜,肯定会提高锂电池起火的概率,但不是所有的都会起火,也不是事故就会起火。

比如手机,一线品牌的基本不会着火,但第二梯队的手机着火率就会高,当然第二梯队的手机也便宜。但因为充电宝的电芯我们没有看到、测试过,这只是我的推测。

搜狐科技:您觉得像过充、短路等问题是不是也会导致起火爆炸事件发生?

何向明:是的,短路、过充、过热也会导致爆炸。比如夏天爆炸着火的概率就会比冬天高,尤其是放在车里暴晒,充电宝可能达到七八十度,这就会引发起火爆炸。起火爆炸有很多原因,其他因素也可能造成这样的后果。

搜狐科技:除了隔膜材料问题,还有人说是使用了“C品电芯”的原因,您觉得这种电芯起火爆炸的风险是不是更高?

何向明:我们要看C品电芯的具体情况,比如一线品牌电池厂做出来的电芯也有可能是C品的,但它的安全性应该跟A品是一样的,因为用料工艺都一模一样。但对于那些二线的小厂来说,A品的着火概率确实会比C品低。不能简单说用C品电芯就更容易着火,关建还要看制造条件、工艺以及用料等。

搜狐科技:您可否科普一下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锂电池隔膜材料有哪些?安全性如何?

何向明:现在大规模生产的基本都是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的PP和PE隔膜,有干法的、湿法的。对于锂电池来讲,有的表面还做了涂覆改性,涂覆了陶瓷或其他聚合物材料。改进越多越好的隔膜,肯定会贵一些,关键还是要看生产企业的技术力量和生产条件。

现在各种电芯厂、材料厂有很多,各种产品参差不齐,再加上很多投资人对产品的技术细节了解的不够深入,对行业也不够有经验,可能表面上看产品质量很好,但有许多微小的瑕疵,而且这些瑕疵在抽样的时候也不一定会抽到。

不过现在一线品牌的产品是可以放心用的,如果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意外着火的话,那应该去买个彩票,这概率比中头等彩票还低,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

搜狐科技您觉得在电池生产过程中,如果要对隔膜材料进行变更,需要经过哪些严格的测试和认证程序?

何向明:每个企业的验证程序不一样,除了材料的检测外,其他可能检测不出来,更多地还是要去原材料厂进行调研、验证。现在锂电池行业,比如大型车厂在订购电池的时候,都会去验厂。

像隔膜的话,隔膜厂用的是PP、PE哪个批次,哪个企业生产的,都要追根溯源。比如做PP、PE隔膜的,原材料就是聚丙烯、聚乙烯,那如果在这个材料上有小的瑕疵,那隔膜就会产生瑕疵,所以整个制造过程都非常重要。

搜狐科技在您看来,用户在等待回收充电宝前应该如何妥善保存呢?

何向明:首先把充电宝的电放完,起火爆炸风险是最低的;第二就是要放在凉一点的地方,不要暴晒;第三有些小区会有专门的电池回收桶,可以扔进去等回收。电池里面有许多像镍、钴、锰等贵重的金属,还有一些以磷酸铁锂为主的充电宝,等回收数量多的时候可以给到电池回收企业,这都是有利用价值的。

搜狐科技有厂家建议将充电宝放在盐水中放电,您认为这种方法是否科学可靠?

何向明: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我也不建议大家这么做。因为这是很专业的事情,本来电池很安全,如果放在盐水里再爆炸也是有伤害的,而且一般来说评价它是不是安全会有一套科学的评估方法,评估之后我们选择这样做也是有安全防护的,大家千万不要自己尝试,就让它放完电就好了,这是最科学的。

搜狐科技如果电动自行车或电车的电池有问题的话,该怎么办呢?

何向明:这肯定不能放电了,但如果是电动汽车的话,会有信号传到数据中心,如果电池有问题,会通知用户的,我们可以到4S店修理。电动单车的话也建议大家不要暴晒,可以拿苫布遮盖降低温度,如果出问题可以找品牌方去修,千万不要买没有品牌的。

而且也要提醒大家,电动自行车的电池不要带进家里充电,尽量在开放空间充电,更不能扯飞线充电,因为很多电线根本达不到功率,有时电池没事,但电线会着火。

搜狐科技如果我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宝,应该如何判断电池是否出了问题?

何向明:第一,我们可以把充电宝放在桌子上看能不能转起来,如果容易转起来,说明充电宝有些“膨胀”,因为如果是平的就比较难转动,这就要小心了;其次,要注意充电宝的品牌,可以搜索一下这个充电宝的品牌着火概率是怎样的,不要买无品牌的充电宝。

此外,也要看充电宝的标识是不是全的,有无3C标志,可以用纸去擦拭标识,如果轻易可以擦掉的,可能是有问题二次贴标的充电宝。当然,充电宝两三年就应该换一个,有些电芯用的时间长,风险会大,它原理就是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会有体积的收缩变化,时间长会变形,甚至微短路。

当然,还有个方法就是用万用表测电压。因为万用表测电压的内阻很大,不会放电,我们可以先测电压,隔四五个小时再测,如果发现它的电压降低的比较多,那么这个电池的风险等级就比较高,有微短路的风险。

搜狐科技我们每次充电的时候是不是不能充满?也不能等到1%再充电?

何向明:其实大家用充电宝、手机有个最安全的方法,就是用到10%再充电,冲到90%,在10%-90%直接使用出现风险的概率会大幅下降,当然你用到1%再冲也问题不大,这里谈到的是风险问题。

搜狐科技从技术层面来看,目前在提高电池安全性方面我们取得了哪些进步?

何向明:从科研的角度来说,电池安全这几年有了大幅度提升,像一线手机品牌电芯出问题的概率只有一亿分之一。大幅度提升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制造水平的 提升,排查掉了过去容易着火的隐患,质量管理和制造过程都很好了,所以事故的概率就很低了。

第二是技术进步非常快,也非常大。这几年我们整个清华大学团队在锂电池安全方面,从机理到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也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文章,尤其是如何产生热失控,从引发到中间的演变过程、物质能量迁移变化、发生哪些电化学的反应等等,我们都搞得很清楚。

我们在实验室把这种高比能量的电池安全性已经做的相对完善了,随着产业的发展以及成本的降低,我有信心未来的锂电行业的安全性会做的很好。

搜狐科技:您觉得还有哪些可行的研发方向和改进措施呢?

何向明:我想在安全性方面,对于企业来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从设计上进行把关。我记得2017年我作为专家组成员就去处理了Galaxy Note 7着火的事件,其实就是他们的工程师在设计上出现了低级错误。除了设计外,在选材上也要进行把关,不能只追求价格。

在这,我也想给航空公司一些建议。比如可以提前做好预案,准备阻燃毛毯,及时覆盖住,基本上就没什么大问题。此外,也可以把这件事情作为一个案例进行讲解。但更多的还是要严防质量比较差的充电宝带上飞机,可以做一个3C认证白名单,这样就可以卡掉很多风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brv.cn/34933.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