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歼-35好事将近,1个细节暴露真实战斗力,美军发现问题严重了

近年来,中国尖端装备层出不穷,西方的评价也变得“客观”起来,比如对于最近频繁亮相的歼-35战机,外媒“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就评价称,歼-35吸收了“西方先进经验”,一改此前陆基战斗机优先的旧例,海陆并进,两种型号同时发展,同时规避了美军F-35踩过的大坑,意味着歼-35的真实战斗力,要远超美军的预料。

近年来,中国尖端装备层出不穷,西方的评价也变得“客观”起来,比如对于最近频繁亮相的歼-35战机,外媒“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就评价称,歼-35吸收了“西方先进经验”,一改此前陆基战斗机优先的旧例,海陆并进,两种型号同时发展,同时规避了美军F-35踩过的大坑,意味着歼-35的真实战斗力,要远超美军的预料

歼-35好事将近,1个细节暴露真实战斗力,美军发现问题严重了

【歼-35好事将近】

歼-35上舰,打破美国海军“垄断地位”

外媒之所以如此关注歼-35,本质上是因为这款舰载机,可能彻底打破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保持数十年的“舰载机代差优势”

众所周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国海军凭借F/A-18E/F“超级大黄蜂”和F-35C的组合,在亚太海域保持着“隐身机压制非隐身机”的绝对优势。

相比之下,中国海军虽然拥有辽宁舰、山东舰,但舰载机主力仍是歼-15——一款四代半重型战机,面对F-35C的隐身突防和超信息感知能力时,始终存在代差短板,而歼-35的出现,直接填补了这个空白。

更让西方紧张的是歼-35的发展路径,正如一开始提到的那样,不同于中国早期“陆基优先”的战斗机研发思路(比如歼-20先满足空军需求,再推舰载版),歼-35从一开始就以舰载机为核心设计。

据外媒所说,这种模式其实借鉴了美国F-14、F-18的经验——舰载机需要更紧凑的气动布局、更强的抗盐雾腐蚀能力、更高效的起降性能,这些特性如果等到陆基版成熟再移植,会走很多弯路。

歼-35好事将近,1个细节暴露真实战斗力,美军发现问题严重了

展开全文

【我军批量换装歼-35的盛况指日可待】

而中国直接以舰载型为基础同步发展陆基型,相当于把“先难后易”的课补在了前面。

当然,产能优势则是另一个关键,美国F-35项目搞了十几年,理论年产能勉强维持在160架左右,还常因供应链问题波动;

而中国凭借成熟的脉动式生产线,歼-35的量产节奏明显更快,一旦福建舰形成战斗力,围绕它组建的隐身舰载机联队能在短时间内凑齐规模,这种“快速部署能力”对美国海军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压力。

毕竟,航母战斗力的核心是舰载机数量和质量,当中国能以更高效率为航母补充隐身战机时,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自然会被改写

歼-35好事将近,1个细节暴露真实战斗力,美军发现问题严重了

【美方对于歼-35和F-35的实力对比非常关注】

歼-35少走弯路,避开美国踩过的坑

这还不算完,从歼-35的研发进程看,中国确实少走了许多弯路,这种“高效”背后,是对国际军备发展经验的总结,更是对自身需求的精准把握

放眼全球,最直接的教训来自美国F-35项目,作为全球首款大规模列装的多军种隐身战机,F-35从研发到形成战斗力耗时近20年,期间经历了超支、延期、技术漏洞等一系列问题。

最典型的是多军种协调难题——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的不同需求导致设计反复修改,比如F-35C为了适应航母起降,不得不增大机翼面积、加强起落架,结果重量超标,又得重新调整发动机推力。

而中国歼-35从一开始就明确了“服务海军航母编队”的核心定位,研发团队不需要在多军种需求间反复权衡,能把资源集中在舰载机最关键的能力上。

另一个关键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体系化能力,美国F-35的生产依赖全球供应链,仅隐形涂层就需要从日本进口特殊材料,一旦供应链受限,产能立刻下滑。

中国则通过自主研发,建立了从材料、电子元件到整机装配的完整产业链,以稀土为例,中国不仅掌握全球大部分稀土开采和提炼技术,更能根据自身需求调整供应节奏——这让歼-35的生产几乎不受外部制约,产能稳定性和成本控制远超F-35。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相比于近年来在尖端装备领域的竞争力不足,美方更大的问题在于后勤能力的下滑。

比如,美国海军曾抱怨F-35C的维护“像伺候精密仪器”,隐形涂层的修补需要专用设备和环境,航母甲板空间有限,根本没法像陆地机场那样展开维护。

有这样的教训在前,中方能提前规避掉很多问题,比如简化需要频繁开启的舱盖设计,减少机身铆钉数量以降低维护复杂度,甚至为航母配备了专用的隐形涂层维护方舱,都是可行的方案,让歼-35的实际出勤率从一开始就站在更高起点

歼-35好事将近,1个细节暴露真实战斗力,美军发现问题严重了

【中国航母的惊喜还不止歼-35】

美军最大的“敌人”,是“拖后腿”的后勤

不过对于美军来说,与其将歼-35视为“威胁”,不如先正视一下自身的处境,美方最大的敌人,其实来源于“内部”。

多年来,美国海军曾寄希望于用F-35C搭载的“超级大黄蜂”编队到亚太示威,结果却频频“翻车”——不是隐形涂层在海上飘了几个月就斑驳不堪,就是维护周期太长导致战机出勤率暴跌。

这些尴尬背后,暴露的是F-35体系的最大短板:后勤保障能力跟不上技术先进性,高频率出勤的要求更是让问题雪上加霜。

F-35的“娇贵”在航母上体现得最明显,它的隐形涂层含有特殊成分,虽然理论上能抵御盐雾腐蚀,但长期暴露在高湿度、高盐分的海洋环境中,涂层会逐渐氧化,表面出现红褐色斑点。

歼-35好事将近,1个细节暴露真实战斗力,美军发现问题严重了

【“锈迹斑斑”的F-35】

更麻烦的是,航母甲板空间有限,无法像陆地机场那样搭建恒温恒湿的维护车间,修补涂层需要把整架战机吊上岸,耗时耗力。

那么为何F-35的出勤频率居高不下,甚至明知自己的维护水平已经跟不上消耗,却依旧在远离美国本土的海域四处示威呢?答案当然是因为美国为了维护自身霸权,和永无休止的扩张野心,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brv.cn/42183.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